查看原文
其他

陈校长说家教⑩ || 疫情终会过去,教育需要怎样改变?

陈钱林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4-01


全文共226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图源: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丁香园·丁香医生)
(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2月16日08时02分)
“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居家防疫成为千家万户不得已的选择,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终究会过去;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反思,经历过这场疫情后,我们的教育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我觉得,这其中要抓住三个重心。

首先,要把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真正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在强调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在全民都在狂热补课的大背景下,这些似乎只是说说而已。经历这场疫情后,我们确实应该警醒,而且务必要将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落实到位,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


1.重视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勤洗手、多喝水这些小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易。对家长来说,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长期的引导和监督。对学校来说,要加快改善校内几百甚至上千孩子洗手的条件,提供足量卫生的直饮水,还要让孩子了解“病从口入”的基本道理,杜绝食用“三无”零食,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


2.强化学校防疫工作的常规管理


比如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场所进行消毒,针对门卫的安全工作进行规范,针对孩子生病时可能存在传染风险所采取的隔离措施,都要形成常规。过去,孩子患流行感冒后,家长让孩子带病上学的现象比较普遍,经历本次疫情后,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能有明显改变,这既是对自己家孩子的关爱,也是对他人的关爱。


3.让体育健身成为孩子生活的常态


经历这次疫情后,我认为,学不仅要落实好孩子每天一小时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还要教会孩子居家健身的方法。家长在这方面也要积极重视和配合,让亲子健身成为家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要将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的核心


人格是核心素养的内核。而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帮助孩子形成独立人格、促进孩子精神成长是薄弱环节。

1.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律、自学、自立”

要想培育孩子的独立人格,就要让他们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然而纵观时下的孩子,他们在人格独立方面明显逊色,这很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我前面曾写过谈“时间管理”和“核心素养”的文章,其中都提出让孩子自己制订生活和学习计划,就是这个道理。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律、自学、自立”,“自”指向的就是独立人格,这是我在经过大量阅读后总结出的心得,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验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2.要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是学校不可推卸的天然责任。我做校长,就特别重视精神成长。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曾于2002年创办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每年招收200名贫困学子,并全额资助这些孩子从高中直到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杨国强先生还曾于2008年接纳1500多名汶川学子异地复课。碧桂园实验学校的校园中就曾住过546名汶川学子,校内还有一幢原国华纪念中学的旧教学楼。学校的空气中仿佛洋溢着国华学子为改变贫困命运而勤奋好学的精神,汶川学子面对灾难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杨国强先生所倡导的中华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为此,我们在校内建起了一个主题文化园“励志园”,通过图片资料来展示这些感人的故事,以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此外,我校开设的名人传记阅读课程,每月让初中生对话社会名人等活动,都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举措。

在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方面,家庭教育还可以做什么?2015年,我在新东方家庭教育年会上有个演讲,谈了“以学习引领学习”“以追求引领追求”“以精神引领精神”的三点经验。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借助社会精神资源,要学会展示自己的精神。比如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医生显示出的救死扶伤精神,军人显示出的保家卫国精神,科学家显示出的科研攻关精神,全民众志成城显示出的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这些感人的故事家长都应该与孩子共同读一读。国家危难时刻,凝聚人心的是精神;个人经历挫折时,最需要的也是精神。只要家长用心,就可以不断丰富并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

最后,要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学。从教学规律看,小学中低段,孩子的自学能力开始萌芽,如果注重培养,那么到了小学高段,有些孩子就可以获得自学能力。中学生中前三分之一的孩子完全可以形成自学能力,不过前提也是注重培养。


现在的孩子自学能力普遍不足,根源就在于家庭和学校“注重培养”的意识不够。延迟开学后,各地教育部门都在部署在线学习,在目前孩子普遍缺乏自学习惯的情况下有积极意义,但在线学习终归还是被动学习。只有重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才是上策。


孩子不会自学,怎么办?我的想法是,让孩子进行尝试。正如不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跳进游泳池游一游一样。我儿子小学时开始尝试自学,中学时下午都在家自学;我女儿读初一时开始进行自学,高一时隔天在家自学,高二隔周在家自学。2007年,我把家庭“自学”的经验推广到学校,创新了自主作业模式,引导小学高段的孩子自主选择作业、设计自学计划,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在我校小学高段和初中部全面推广。


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在前面几篇有关学科学习的文章中都曾谈到,小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是为自学打基础;小学低段的阅读、探究活动,本身也是自学;小学高段和中学生进行的拓展练习、探究学习、预先学习,都是自学的好方法。关于自学和自主作业,我都曾发表过一些文章,大家在网络上搜索我的名字不难找到。此外,全国许多教师、家长也探索了关于自学的很多有效方法,大家可以查阅、总结。


总之,孩子的成长是个系统工程。在促进孩子成长方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飞机的两翼,需要携手并进。上述健康教育、人格教育、自学能力培养也一样,更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期待疫情过后,我们的家校共育更加紧密。



陈钱林,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现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浙江省政府第八届督学。悉心于家庭教育研究,龙凤胎孩子均获世界名校博士学位。曾在多家媒体开辟“陈钱林说家教”专栏,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选“2015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陈校长说家教”系列文章

陈校长说家教① || 面对病毒疫情,家庭教育何为? 

陈校长说家教② || 居家防疫,补课不如补习惯 

陈校长说家教③ || 宅而不荒,你需要一张时间管理表

陈校长说家教④ ||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陈校长说家教⑤ || 延迟开学,语文怎么自学?

陈校长说家教⑥ || 延迟开学,数学如何学?

陈校长说家教⑦ || 居家自学,科学怎么学?

陈校长说家教⑧ || 居家自学,英语这样学!

陈校长说家教⑨ || 抓学科学习,更要抓核心素养


主题相关链接
陈钱林:学习仅靠课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亲子 | 杭师附校校长:这3个好习惯,才是该留给孩子的“财富”

亲子 | 杭师附校校长陈钱林:三招让孩子爱上阅读

陈钱林: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成长,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刘   姣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社长:柴纯青
总编:孙金鑫
编辑部主任:谢 凡
编辑: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飞 毛 竹
新媒体部主任:杨晓梦
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
广告部主任:邱本春
发行部主管:张李盈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
邮编: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鉴于互联网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应广大作者要求,我刊拟重新采用电子邮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已于2019年7月正式关闭。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格式: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编辑费,坚决反对抄袭与一稿多投,知情者请向本刊此电话举报:010-82089176。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